詳解我國的石雕佛像文化
石雕佛像是石材雕刻的佛像。我國是佛學大國,歷史淵博,佛像的造像數(shù)量很 龐大,種類多。像天下聞名的龍門石窟,有著數(shù)以萬計的石雕佛像作品。
我們供奉的佛像雕塑一般都是以金銅色佛像最為常見,不僅顏色好,而且也預示著真誠的 信仰。石雕是一種供游客祭拜的大型佛像雕塑,材質(zhì)一般都是耐腐蝕,經(jīng)久不退色的磚石,只是 有的石雕為了效果繪上了彩圖,而有的佛像雕塑保留了它天然的本質(zhì)。
石雕佛像可以影響人心的觀念也許正是佛教徒造石雕佛像的根本原因。據(jù)《賢愚經(jīng)》記載, 釋迦牟尼佛前世是波塞奇王,就因為畫了八萬四千幅佛像,讓各處偏僻小國的人都能供奉,他才 成了現(xiàn)世的佛祖,而且涅檠之后,還要受阿育王造八萬四千座塔的果報�?梢�,造石雕佛像實在 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對于傳播佛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石雕佛像的神奇力量在于何處?古代印度人對于相貌身材有相當深刻的信念, 認為凡是將來 大有作為的人與一般人肯定有很大差異。佛陀當然也是如此。據(jù)傳說,佛在誕生之后,凈飯王曾 經(jīng)讓仙人阿私陀為他看相,阿私陀說釋迦牟尼佛有"三十二相"和"八十種好"。佛教中稱為"相好", 也就是說與一般人不同的三十二處顯著特征和八十處細微特征。這些特征雖然是對嬰兒的描會, 但是其中不少特征還是作為 雕塑佛像的依據(jù)。
印度人看好的這些身體特征也成了佛教事業(yè)的一個組成部分。 據(jù)說通過觀察體味佛的相貌體 態(tài)來凈化自己的靈魂,也是佛教徒修持佛法的方法之一。叫"觀佛"。觀佛不僅僅是看石雕佛像, 更重要的是要沉思默想,通過觀看佛的"相好"而想象佛的崇高。在內(nèi)心與佛親近,這樣就可以縮 短與佛的距離了。因為你在念佛,觀看佛像,就如佛真的出現(xiàn)在你面前,"人之自信,無過于眼, 當觀好像,便如真佛"。
正因為佛像雕刻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歷來的佛像都極具美感,并不像基督教的十字架上的耶 穌那么悲壯。佛教是通過形象的感染來達到宣傳目的的。形象的美不僅可以讓人感到身心的愉悅, 同時還具有引導作用。據(jù)說曾有一位叫金幢的王子,本不信佛,有一位和尚告訴他,現(xiàn)在有一座 佛像,"眾寶嚴飾,極為可喜",不妨去看一看。王子就隨和尚進石雕佛觀像。他一見佛像,立即 被佛像的莊嚴美麗所陶醉,對和尚說,佛像尚且如此,何況佛的真身呢?于是,他合掌禮拜�;貙m 之后還念念不忘,終于出家,來世成為財首菩薩。于是他就在寺院捐建了石雕佛像、石牌坊、石雕龍柱等大型寺院建筑。
中國佛教文化也是多民族文化融匯而成的,當然也是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F(xiàn)在國富民安的 歲月,人們在物質(zhì)生活有了保障之后,則會轉(zhuǎn)向更高的精神追求,促進文化藝術(shù)乃至宗教信仰的 發(fā)展。同時,也因為社幷會安定,在佛教的理論研究和宗派體系建設等方面,都會有更多建樹。 我佛教發(fā)展正步入鼎盛時期。